如何评价央视洪钢的解说?

日期: 栏目:录像回放 浏览:34 评论:0

  主要解说羽毛球,也解说排球。排球我没怎么看,羽毛球从07年至今,看过洪钢,童可欣,蔡猛,宋剑桥,孙正平的解说,不可否认洪钢解说得最好,言语轻松活泼,节奏掌控也很好,个人觉得他似乎是风云和李宗伟的铁粉,从不吝惜对他们的赞赏,因此在评论方面主观性很强,也不知为啥他总贬林丹,11年就发现了,对国羽也颇有微词,记得12年奥运前也是发了一堆主观性极强的评论,弄得蔡赟连发三条微博来澄清,蔡队当时就说他不喜欢国羽,现在看多了发现也真是这样

  十年前,洪钢老师曾经也是被羽球迷吐槽过解说不专业的对象。

  其实洪钢老师真的很合格了,虽说羽毛球理论水平比不了有专业背景的解说嘉宾,但起码,作为一个掌控节奏的主持,或者说,捧哏,还是非常称职的。

  只不过那时候,洪钢老师身边坐着的是赵剑华老师……

  央视史上专业素养最过硬的羽毛球解说,没有之一。

  而且不单单是专业素养过硬,赵剑华老师常年做羽毛球推广活动,非常了解普通球迷的理解能力和嗨点,能挑着不同的时间点,把不同深度的分析丢给不同层次的球迷。

  有赵剑华老师在,洪钢老师省事不少,平时就带带节奏,一看赵老师要怼人就赶紧岔开话题。这两相一对比,就觉着每当我们坐等怼人洪钢老师你就岔开话题,不专业,哼!

  后来赵老师不做解说了,洪钢老师轻易也不上一线解说羽毛球了。

  有一阵子央视的羽毛球解说变成了蔡猛,解说的风格吧,人如其名……于是大家伙开始觉察出洪钢老师的好来,不紧不慢,说话的时机恰到好处,该安静看球的时候绝不多嘴。

  再然后,童可欣老师从网球项目过来解说羽毛球了,大家伙开始哭着闹着跪求洪钢老师来解说。洪钢老师的专业素养真是没得说,而且与时俱进,一阵子不露脸再出来,国际羽坛的战术发展也说得头头是道,功课确实做得足。

  给大家看个视频,难得看到洪钢老师这么轻松怼人的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这场3V3是洪钢和《篮球公园》的女主持人王杰一起解说的,打着好玩儿的贺岁杯,洪老师就没这么讲究了。

  大概在3分20秒左右,王杰念稿子说到3V3比赛因为人多,场地上的空当非常小。

  尴尬地沉默了几秒钟,洪老师补了一句:“……那应该怎么办呢?”【20150223】2015年 第三届CCTV贺岁杯 中国羽毛球对抗赛 蔡赟傅海峰于洋VS徐晨张楠赵芸蕾

  说到解说,我看过的羽毛球史上最鬼畜解说——2006年,风云首夺世锦赛冠军,那是我看的第一场风云比赛,路转粉的发端。

  那场比赛的解说是韩乔生老师……

  http://baidu.wasu.cn/watch/04281149712471830681.html?page=videoMultiNeed

  私认为,洪刚老师的解说水平在目前央视一众解说当中应当居于第一梯队,如果只说羽毛球,那无疑是目前央视最高水平的羽毛球解说员,童可欣与之相比实在是相去甚远。

  洪刚老师解说的优点主要是节奏好、信息明确、而且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其对羽毛球技战术的理解已经可以说是很深刻了,既可以高屋建瓴的从宏观角度看问题又不会像乒乓球的蔡猛一样不知所云胡言乱语,他在解说过程中节奏掌握的很好,不该多嘴时绝不多嘴,技术暂停、局间休息说多少话都非常有谱,另外他的声音和语调也不是那么气势汹汹或者自带嘲讽,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洪刚老师的缺点我觉得主要还是他太乐于给出判断,经常在操之过急或者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给出不太准确甚至不太负责的判断,总是以表现自己说的多准为荣,殊不知作为一个解说员最不应该的就是在解说过程中表现出太强的存在感从而影响观众欣赏比赛本身,下判断的事情一般也应交由专业的解说嘉宾处理。

  虽然洪刚老师有一些明显的缺点,但是当我们经历了童可欣大姐甚至蔡猛老师无数次的折磨以后,我真心的觉得洪刚老师的解说非常清流

  先下结论:洪钢是央视解说羽毛球最好的解说员,没有之一

  附:上面这句话是我很不情愿说出来的事实。

  洪钢解说羽毛球的特点在于:

  1、对古今中外球员的背景知识了解非常充分,这不是赛前准备解说资料抄上满满几页笔记本就能做到的,而是像一个真正热爱羽毛球的资深球迷一样对这些东西牢记于心,滚瓜烂熟。

  2、对于场上细节观察仔细到位,有的时候观众注意不到的东西都能从他口中听出。

  3、运用术语很 专业,思维清晰,语调平稳,发音标准。

  3、表达情绪较为平静,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语调在解说,缺乏激情(其在羽毛球解说的激情程度早期远不如解说女排有激情)。不像NBA解说杨健、于嘉敢于释放自我。

  4、非常懂得提话题,带动解说嘉宾发言,带动嘉宾“附和”。而且提的话题方向很丰富,对待嘉宾的语气用词也很客气尊重。毕竟解说这门行业,再有搭档同时解说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相互附和”。

  5、相对客观、公正,不怎么偏袒场上双方队员,会为非我国选手打出好球而提出表扬,但是表达赞叹、惊叹用词非常少(难免受制于中国解说只会说“好球”的通病),表达的激情也很低弱,见3

  5.5、非常全才,专长解说羽毛球、排球两个完全不搭噶的项目,后来还被去解说了会足球。

  6、解说时略显啰嗦,有时有卖弄知识/炫耀水平之嫌。有的时候一个多拍下来全都听他一个人介绍场外知识。有时喜欢抓着一些老梗百玩不厌。比如楼下有答案提到的“选手起高球不到位一定要喊"诶~半场球””,比如一看到有选手场上多拍过程中冲出场外换拍,就忍不住要提谢中博。有的时候在解说嘉宾面前秀优越。印象里是某年团体赛(2015汤?),比赛进行到激烈途中,龚伟杰苦笑道:我现在紧张的手心里都是汗。洪钢:我跟你说自从过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以后我就再也不会紧张了(表达自己解说了那么多激烈大赛以后心如止水。)

  下面是私货:

  我个人对洪刚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早些时候我很喜欢他的解说。但后来渐渐习惯从网上下载录像看,接触到了BWF御用解说吉尔克拉克(就是那位你们熟悉的,解说了二十多年的大妈),才发现我真正喜欢的是这种真正做到了客观公正,完全不吝啬自己赞美之辞(unbelievable! What a rally! Incredible!! )的解说。我开始渐渐反感洪钢那种略显冷冰冰的语调,自始至终都很“冷静”,听不到他真正为场上选手发自内心赞叹的时候。

  后来到了2013年世锦赛决赛,洪钢场上解说出现了明显的对李宗伟不敬的言辞(类似于“反正他一直也拿不到”),顿时网上一片骂声,诸多爱羽毛球群众长期对洪刚的不满和积怨爆发了,微博上一片#洪钢道歉#的话题。也正是那个时候之后,洪刚的解说明显收敛了很多,在央视解说羽毛球次数渐渐减少。

  随着前国手龚伟杰来到央视、乐视,专职羽毛球推广、解说,我才发现没有了洪钢的解说确实是一大损失。龚伟杰虽然在职业技术上讲没有问题,但是解说方面实在堪忧,用词用语和情感表达差老练成熟的赵剑华一大截。2016年里约奥运会,龚伟杰+童可欣的解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我不止一次在贴吧论坛里表达“洪钢你还是回来吧,我再也不黑你了”orz

  很久没有看央视信号的羽毛球比赛的我,今年苏杯半决赛、决赛看了CCTV5的解说。迎来了洪钢回归的羽毛球解说终于有了“正确”的意味。龚伟杰有了洪钢的压阵总算也不那么多嘴,说话也显得能听了点。而洪钢对于场上球员的技术分析也比以往更加深刻。这是我不得不佩服洪钢的地方。

  顺带点评一些其他羽毛球解说员的特点:

  韩乔生:2005年苏迪曼杯是韩大嘴解说羽毛球生涯最好的一次,场上发言合理。然而也就仅限于此了。2014年的谁是球王争霸赛简直是灾难中的灾难,全场比赛解说99%的时间在夸主办方用心良苦、主办地山清水秀地美人更美(……)。羽毛球的相关专业知识忘个精光,十年前好歹还懂一些专业术语,10年后解说羽毛球完全就像一个不懂体育的老大爷在一惊一乍地指点年轻人打球一样……

  张盛:主解说网球,人手不够的时候也会偶尔客串羽毛球。非常敬业非常和善的老好人老实人的形象,从来不多嘴,语气非常温和,非常努力认真对待每一场解说。但是也缺乏特色,“收吊”、“拦吊”一词首先出自其口(并不是说不对),经典台词:“对不起”“对不起”

  赵建华:资深解说员,经典台词“额呵呵呵呵~~~”。场上观察仔细,用语专业,是羽毛球解说员的黄金搭档首选。不过语速偏慢,思维和信息储备跟不上最新羽毛球发展动态是缺陷。

  龚伟杰:说话经常绝对化,“一看就知道”、“这球他就不能这么打”、“肯定是不行”,在关键比分经常洋溢着疯狂的爱国热情,歇斯底里的大吼大叫“好球!!!!”,一句经典的“我只希望中国赢”成为了微博朋友圈中营销号+小白体育迷转发的金句。

  童可欣 稍微懂点体育的观众大多都会承认,听童大妈解说的比赛就是一场噩梦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动不动就是“咯咯咯咯咯”银铃般的笑声然而我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看着解说气氛有点沉闷童阿姨马上就着场上一件不起眼的事,编一个段子然后先把自己都笑笑得乐不可支,留下旁边蜜汁尴尬的许旸/张盛/洪钢。太热爱主业网球结果解说别的项目脑子里想的还是网球,比如“ 田厚威在年初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 ……”、“冬奥会的女子单打速滑……”、经常满嘴跑火车,或者做一些非常奇怪然后自以为很好笑的比喻。虽然这些经典名言在赛后单拿出来看是很好笑,但是在比赛过程中,尤其是场上有自己喜欢的球员,尤其是比赛进行到关键时候,还是有童阿姨在旁边烦人的絮絮叨叨,实在是一种折磨。

  羽毛球解说,国内最好的,至少是最好的之一。偶有一些争议的话,被黑子抓着喷到现在。但也仅限于这点了。

  排球解说亦如是,甚至比羽毛球还要纯熟自信,基本资料、技术特点、战术变化记得烂熟,随口都是知识点。

  这两样是他老本行,足球就说得相对普通了。

  除此之外,我说点别的。

  有一年冬奥会,洪钢老师也去了。

  他解说冰壶。

  我的第一反应:╮(╯▽╰)╭话说冰壶有啥好解说的?

  有。门道非常多,只是当时我不懂。

  实际上,任何一项运动都蕴藏着很多不为门外汉所知的细节。

  我们热爱某项运动,也是因为从规则、技术、战术等等细节中,慢慢了解,熟知,产生兴趣,感受美好。

  从这点上看,解说员的责任非常重。他需要通过准确的、有意思的文本解读客观事实,慢慢给观众营造主观的美好感受,引导观众熟悉并爱上这项运动。

  洪钢老师解说冰壶,一样非常纯熟地把这项对绝大多数国人都是冷门运动的美好,一一阐述出来。

  我当时觉得挺震撼的。因为你知道,央视有多少沽名钓誉不思进取的体育主持,他们解说的无聊程度是轮番在挑战观众下限的。

  洪钢老师把冰壶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这意味着几件事情:

  冬奥会之前,接到任务的洪钢老师做了大量功课,把这项运动吃透了。这是职业素养。

  洪钢老师把一个冷门运动“有什么好看,怎么看”用自然纯熟的方式说给观众听,至少打动了我。这是职业水平。

  看过太多名不副实的解说,一次又一次失望之后,一个洪钢式的,具备职业素养和职业水平的解说员,已属难得。

  听着挺丧的,但这就是现实。

  说起他来我还有挺多槽想吐的,不光是针对他,是针对整个中国体育解说界。他解说貌似没留下过什么语录,但最想让我吐槽的一句话是:“半场球!”半你妹啊半!一说半场球,好像这球不马上钉地板打死就是进攻能力差……实际他说半场球的球,根本没有几个是这种一拍打不死就丢面的……为何最想吐槽这句?因为这是解说服务的基本使用价值上出现了问题——对场上发生的事的描述和渲染出现事实错误。当然,他相对其他人,这方面还算做的不错了。

  曾经和某退役女单世界冠军聊起过他,答案是此人“太业余了”“在电梯里撞见都想装不认识”。这还用说吗,跟专业运动员比,他对羽毛球的理解当然业余了(我第二受不了他没事就“我也打过业余比赛……”好歹你也给个有力点的reference吧)。然而,相对童可欣、蔡猛,包括那几位“谁将解说北京奥运”里面出来的评论员相比,不得不说洪刚已经是综合能力最强的一位了。这也就是问题所在:你综合能力强,不代表你应该老出来干别人更专业的活。可是又怎么办呢——中国的专业运动员教练员,实在是表达能力弱啊……

  曾经我还是非常喜欢洪刚的——那是我看他和吕亚军(额,有时也会有赖亚文/张蓉芳吧)解说排球的时代。不疾不徐的语速,恰到好处的术语使用和辨析,对运动员教练员的广泛了解,与孙正平、韩乔生、宋世雄等人的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与卫视体育台等台的台湾解说也相当不同(台湾解说说话非常啰嗦,一堆书面语说完了,抛出一个傻子都看得出来的结论……),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后来随着自己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听得懂英语和粤语),以及他说的项目越来越多,我是越来越对他无感了,可是由于其他央视、地方台解说的衬托,我仍然对他恨不起来。

  说点他以外的事情。我不太了解传媒学院/广播学院怎么培养体育解说,对央视在这方面的做法也不是很熟(据说当年让韩乔生练解说公共汽车进站?),根据我对欧美职业体育转播的一点点了解,一般解说分play-by-play和pundit两种,按中文说法应该可以勉强翻成“赛况解说”和“顾问点评”,而电台的Play-by-play和电视的play-by-play对音色、语速、语气、用词都会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先不讨论由对项目的理解高度带来的对场上精彩点的提炼、对气氛的传递甚至带动这些感染力和专业性的加分项(像Murray Walker这样的就属于是把加分加到爆炸弥补经常发生的口误)。就说基本的,对场上的竞技内容作出报告的部分。时至今日,我依然在中国的体育转播中看不到这种明确的分工,也就更谈不上什么有效的执行。本应保持中立、对比赛持续关注、准确描述的主解说经常本末倒置,动辄无预警地置身事外、夹叙夹议……可以说不到奥运会、世界杯、欧洲杯,中国的解说几乎都让人感觉不职业。

  话又说回来,在中国所有的竞技体育转播里,羽毛球转播在这点上甚至做的还算不错了;好歹央视知道用洪刚、童可欣搭一个至少是龚伟杰这级别的人。你再看篮球,让杨毅、王猛、徐济成、苏群这些篮球记者当了这么多年的pundit,简直让他们自己真以为自己是个人物了。你能想象让李武军当15年乒乓球解说顾问吗?

  如前所述,洪刚在这个角色认同的问题上做的一直不是很好,他经常喜欢讲一些不应该由他去讲的问题,而且总喜欢以一种“众所周知”的口吻去讲。那么洪刚知道这个分工吗?从我看他对Gillian Clark的评价上看(当年说她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没什么场上技战术解读的东西,倒是挺会变着花样调动气氛),他要么是干脆不知道,要么是知道但太自以为是了。play-by-play commentator的职责是及时向观众报告场上的即时情况,包括运动员的动作种类和执行成败、裁判员的判罚、比分的变化等等,注意!这里面并不存在技战术分析。在我看来,Gillian Clark作为一个具有优秀运动员经历(全英混双四强)的退役运动员,在这十几年从pundit转型成为play-by-play以后,都能做到对观点表达的克制,并且积累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标志性话术(这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经常收看你转播的观众不看画面、只听声音就能想到这个球到底是一个什么程度的好球),而且几乎能搭配任何pundit而不让其感到尴尬。连有资格做pundit的Gillian Clark都不敢总是以资历嚣张地下结论,经常要将自己的观点诉诸直觉(“I just sense that that was a very important point”),洪刚又何德何能敢随意把一些没影的assumption当常识来下断言呢?很多中国的解说喜欢自己把技术动作和战术安排解读一通,然后把话茬递给解说嘉宾,说“是吧?”或者“x指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很多嘉宾当时应该是很无语的,我……我能怎么看啊?你说的我已无力吐槽?比较著名的例子像张路,经常就是直接“呵呵”“嘿嘿”“哈哈”了。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如何评价央视洪钢的解说?

如何评价央视洪钢的解说?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